检测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现状分析
2019-04-25 15:53  
wx: didiche_cn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汽车后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对参加道路运输的车辆加强技术管理,确保汽车安全行驶,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监督,整体性掌握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建立车辆使用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手段与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3号部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规定,凡是在我国从事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都属于此规定的管理范围,并且要求车辆技术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和的原则,对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明确了车辆定期检测是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检测站纳入车辆技术管理组的主要依据。

    全国各地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早起步于八80年代到90年代初,当时以简单的单工位检测仪器为主,只能进行单一工位的性能检测,打印数据报告;后来开始了机动车辆检测线的局域网联网工作,各检测站都逐步开始对原先的单工位机进行联网,将数据保存到统一的数据库存,实行局域网内的实时打印和查询,实现了分散检测,数据集中管理;再最后是检测站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各地的检测站都进行了第二次联网技术改造,将安全性能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都进行了全自动检测联网,同时各地陆续新建了一批检测站。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发展开始大多都是由交通管理部门主办,但随着体制改革的逐层次推进,检测站发生了由管理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检测站也被定义为自负盈亏的技术服务单位,在理顺政企关系,明确行业发展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得车辆检测这个行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凸现出了一些管理与经营方面现实问题,正在影响这个行业发展,甚至使这个行业出现了不行使技术监督职权,只以盈利为目的现状,在检测质量上大打折扣,严重违背了国家对营运车辆实行技术管理的初衷,影响整个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站社会化放开,行业发展“高速”,管理混乱。

    随着交通部门关于车辆检测站社会化放开的政策的出台,允许民营资本进入车辆检测行业,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许多民营企业家都盯上了这个一直带有“官方”色彩的市场,纷纷进入车辆检测行业。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对当地的营运车辆保有量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与论证,对符合开业条件的,就进行行政审批,没有制约机制,导致检测站在区域性的数量聚增。

    比如,某市交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就达9家之多,而整个市区的营运车保有量大概在4万辆左右,按货车平均一年一次,客车一年四次的比例计算,整个检测数量大约为7~8万辆次左右,平均每家的检测量为就不到九千辆次。同时有几个检测站的设址又非常的接近,导致相互之间的竞争。本来行业发展有竞争应该是健康的表现,但车辆检测这个行业比较特殊,由于一些做投资的民营企业家,只注重经济效益,并不重视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这一核心工作,使得检测工作流于形式,通过快点检测、“方便”检测,甚至是少检、漏检项目手段来争取更多的车主。而同样作为检测站的服务客户,大部分的营运车主都只是将车辆检测看作是汽车上路的必备手续,而不是想真正查看车辆的技术状况,只要能以最快、最省力的方法通过检测,就是最受他们欢迎的“服务”。这样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只要是检测项目最少,检测方法最简单,检测质量最放松的检测站反而前来检测的车辆最多,反之,则会每况愈下。

 

如此下去,将严重影响到整个地区的营运车辆安全技术状况,给道路运输安全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有些检测站还通过给来检测的车主就送毛巾、送手套、送午餐、送汽油等各种方式来吸引车主,甚至出现了来检测一次,免费送一次等优惠措施,全然将检测质量放于身后。虽然我们说能让老百姓减负是好事,但靠如此之举来吸引车主,来赢得经济收入,进行恶性竞争,能保证车辆的检测质量吗?这样检测出的数据能科学、公正吗?能确保道路运输的安全生产吗?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事实上是检测车辆的实验室,受交通等各部门的委托提供车辆技术状况数据,就检测站本身而言是企业行为,但对道路运输业来说,则是一项行业管理的手段,如果提供的数据不正确、不科学,那么必将影响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引入竞争是对的,行业发展引入竞争也是正确的,但对于一个提供科学、公正数据,监督车辆技术状况的技术服务机构,如果一切都是为了经济效益,不顾国家标准,不顾技术管理规范,盲目发展,盲目竞争,这势必使得车辆检测这一技术管理手段形同虚设,起不到进行车辆技术状况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而同样作为提供车辆检测服务的公安部门车辆检测站,则是越来越向良性方向发展,检测站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在逐年提高。同时由于公安部和国家质监总局联合下文,严格限制新建检测站的审批,需要新建的检测站,必须通过省公安厅、省级交通警察总队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行政审批,并且报国家质监总局备案,而且还要对新建地址周围的车辆保有量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调查,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批。相比交通检测站盲目建站来说,公安部门的规划与建设则比较合理,而且十分注重检测质量,不会形成由于经济利益而产生的影响检测质量的恶性竞争,行业整体发展态势比较乐观与良好。

    二、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在车辆检测行业发展初始,由于大部分地区都与运管部门共同运营,所以还有一部分高素质的大学生或专家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但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的进入,许多原来的技术和管理骨干要么是转入运管队伍,要么就转行,都不肯留在这个行业里,追踪到底是因为行业提供的薪酬太低,看不到行业的前景,留不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再加上现在新建的一些民营检测站,投资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发给员工的酬劳越少越好,这也导致了进入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越来越低下,有许多检测人员都是初中毕业生,试问作为一个提供检测数据的实验室,里面的工作人员是初中毕业,也没有什么技术知识的员工,单位能发展好吗?检测行业能前进吗?据调查,目前交通检测站中有相当一批所谓的工程师、技术负责人都是通过向外单位聘用的,只是为了应付开业审核和计量认证工作而做的表面文章,他们根本不会对单位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发展作出贡献。

    三、计量体系工作流于形式,内部管理不规范。

    随着检验机构计量体系认证制度的强制贯彻与执行,全国的检测站都开始了计量体系认证工作,但每个站的实际管理水平不一致,也使得计量体系的运行水平参差不齐。应该说计量体系强制性认证,能促进检测站的科学发展,规范检测站日常管理工作,使检测站的各项工作向着科学、公开、公正的方向发展。但由于检测站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水平普遍较低,而运作计量体系不但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也需要投入不少的管理成本,而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却不是直接的,所以对大部分检测站的投资与管理者来说,积极性都不是很高,都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工作,体系运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计量体系运作对单位管理、单位发展的真正促进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目前,大多数交通检测站都配备了安全性能检测线和综合性能检测线,共有十二个大项和几十个小项的检测项目。其中综合性能检测线的检测项目,由于操作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许多检测站都没有引起重视,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都没进行检测,或项目检测不完整。同时,各地区的不同检测类别的检测项目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统一和强制性规定,使得部分检测站形成了能少检尽量少检的思想,给车辆的综合性能检测站工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四、地方行业管理部门监管效果不理想。

    各地的交通车辆检测站在交通部13号令中规定行政审批与考核工作都是由省一级的道路运输管理机关统一管理的,但随着改革工作的推进,为了便于管理,一些省市将审批与考核工作都下放到每个地区的行业管理部门,实行地区管理制。这样提高了行业管理部门对检测站的管理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矛盾,由于每个地方的检测站的投资者或者管理者一般都与当地的行业管理部门比较熟悉,行业管理者很难带着公正、公开、严格的管理态度对检测行业进行管理,可能会造成管理上的疏漏与不严格,影响整个行业的科学发展。在这里还是建议,省一级的道路运输管理机关加强监督每个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对检测站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实行跨地区的行业检查与考核,同时严格对新建站的审批程序,使审批与考核工作更加公开、公正、科学,有利于促进整个检测行业的正规、科学发展。

    如何促进车辆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行业管理部门应该考虑得更多一些的问题,我们可以好好的鉴借一下公安部门对车辆检测行业的管理经验,制订与计划出更好管理方法与手段,促进交通车辆检测行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使车辆检测能更好地服务于道路运输业。(陕西汽车维修服务网)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